今早,国家卫健委通报:7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4例。其中本土病例94例(安徽39例,上海32例,北京4例,内蒙古4例,江苏4例,陕西3例,福建2例,山东2例,广东2例,天津1例,山西1例),含1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安徽9例,北京1例,山东1例,广东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85例,其中本土244例(安徽128例,江苏57例,上海22例,福建17例,山东9例,内蒙古4例,天津3例,广东2例,辽宁1例,陕西1例)。
连日来,多地再现本土疫情,西安、北京新发疫情中,感染者病毒基因测序接连指向了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BA.5.2分支。从现有的初步研究结果来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4和BA.5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略有增强,防控难度将有所增加,中国外防输入压力增大。
7月6日,北京新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含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均为隔离观察人员)。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无症状感染者22例,其中2例在社会面筛查发现。安徽新增本土确诊39例、本土无症状128例。泗县昨天通报,第八轮区域核酸检测检出社会面阳性人员9例,本轮疫情以来社会面日增感染者首次降为个位数,离实现“一周内清零”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7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0例(上海11例,福建7例,广东5例,北京2例,江苏2例,山西1例,黑龙江1例,河南1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北京1例,山西1例,河南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94例(安徽39例,上海32例,北京4例,内蒙古4例,江苏4例,陕西3例,福建2例,山东2例,广东2例,天津1例,山西1例),含1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安徽9例,北京1例,山东1例,广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截至7月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809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0265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6300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30087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5940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85例,其中境外输入41例,本土244例(安徽128例,江苏57例,上海22例,福建17例,山东9例,内蒙古4例,天津3例,广东2例,辽宁1例,陕西1例)。
7月6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含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均为隔离观察人员),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含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5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例。
确诊病例1:现住昌平区中东路121号院,为隔离观察人员,7月6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2、3:现住延庆区长城脚下的公社(酒店),为隔离观察人员,7月6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从7月11日起,北京市还将实施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包括进入线下培训机构、电影院、美术馆、体育场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人员须接种疫苗(不适宜接种人员除外)等。
2022年7月6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例,其中30例确诊病例和22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6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7月6日0-24时,安徽省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9例(宿州市灵璧县3例、泗县36例,其中灵璧县1例、泗县8例系已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8例(宿州市灵璧县2例、泗县126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例(均在宿州市泗县),新增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1例(宿州市灵璧县2例、泗县49例)。
6月26日至7月6日24时,安徽省共报告确诊病例306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宿州市泗县295例、灵璧县10例,目前在院治疗297例;共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121例,尚在医学观察1070例。
宿州市6日通报,截至6日12时,泗县第八轮区域核酸检测检出社会面阳性人员9例,本轮疫情以来社会面日增感染者首次降为个位数,且8轮核酸检测检出社会面阳性人员数量持续下降,离实现“一周内清零”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7月6日0-24时,陕西省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均在西安,其中1人在社区筛查中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7月2日0时至7月6日24时,西安市已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33例。西安这波疫情之所以备受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此次疫情病毒测序结果。按照基因测序,西安疫情的阳性感染者感染的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
6日,北京的疫情发布会也介绍,疾控部门对7月5日北京通报的感染者1至3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均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
自去年12月以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流行毒株,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持续进化演变,世卫组织于在今年5月18日将6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亚分支列为“监测中的关切变异株进化分支”,包括BA.4、BA.5和BA.2的4种亚分支。
今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在线发文,报告了我国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感染者的具体情况。
5日召开的西安疫情发布会介绍,此次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比其他流通的变异株,比如导致年初我国本土病例激增的BA.2传播速度更快,感染的病例CT值低,传染性强,此毒株已在全球引起新一轮的流行高峰,所以西安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不排除后续会出现新的传播链条,引起社区续发传播风险高。
目前,BA.4和BA.5已成为南非、葡萄牙、英国、以色列等国的主要流行毒株;近期,法国、荷兰等欧洲多国和美国也出现BA.4和BA.5感染者增加的情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文玲6月28日介绍,近日中国澳门疫情系由BA.5变异株引发,目前国内各地疫情的流行株仍是奥密克戎BA.2亚分支系列。从现有的初步研究结果来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4和BA.5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略有增强,防控难度将有所增加,中国外防输入压力增大。
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亚型分别于今年1月和2月首次发现于南非,3月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监测名单,并被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指定为关注变种。6月以来,BA.4/BA.5以迅猛的速度,成为南非、葡萄牙、英国、以色列、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的主要流行毒株。
全球病毒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最新分析结果显示,BA.5目前是位列第一的奥密克戎亚分支,且占比呈较快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在6月29日的全球新冠疫情周报中提到,BA.4/BA.5已经取代之前的BA.2成为全球主要毒株,一些国家住院人数激增。
近期,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孙亚民教授及其团队制作完成一个新冠病毒变异体监测网址,可以实时监测不同变异体的增长趋势并做出预警。
孙亚民向澎湃新闻表示,从变异体监测数据来看,BA.5在南非被发现以来,因携带着容易引起免疫逃避的L452R突变(L452突变为德尔塔变异株的重要突变位点),2022年2月至4月份期间在南非增长显著,并成为当地的主要流行株。2022年4月至今,BA.5、BA.4和 BA.2.12.1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增长势头都非常强劲。以美国为例,2022年6月,BA.5造成的病例在全部病例中的占比以每周超过10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
目前,BA.5的席卷速度还在加快。7月5日,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相关数据,BA.4/BA.5约占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总数的70%。其中,BA.5感染病例占全美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53.6%,正式成为全美导致新冠肺炎的主要毒株。
同日,韩国防疫部门也证实,BA.5正在韩国迅速扩散,不久后可能成为当地的主流变异株。韩国疾病管理厅称,6月26日至7月2日,BA.5的检测率为24.1%——比前一周上升了16.6%。
孙亚民表示,变异监测通过全球公布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变异体的ACE结合能力及中和抗体水平等,来综合计算并评估每个变异体成为潜在大流行毒株的可能。目前,BA.5在不同国家的增长趋势仍然有所差异。他认为,从美国的增长趋势看,7月末应该就会达到顶峰,并将维持一段时间。